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客运站,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邮件快件进行卸车、分拣,随后这些承载民生期待的包裹将被装入“金通小黄车”,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奔赴各村的邮快驿站。
创新共配机制 激活乡村运力
“每天中午12时30分,邮车将邮件快件送到我们客运站,我们再用‘金通小黄车’将邮件快件送到各村邮快驿站,同时各村的土特产可以通过我们,以运邮结合的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。”塔水客运站站长夏谦蓉如是说。
近年来,安州区以“交商邮供”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,创新整合农村客运、邮政快递、商贸流通、供销合作社资源,依托“金通工程”乡村客运网络,将“金通小黄车”打造为多功能服务纽带——既能接送村民、代运快递,又能搭载农产品出村进城,实现“一辆车串起民生服务链”。通过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,创新统一调度、集中分拣、共同配送模式,安州区实现了建制村邮政快递服务全覆盖,邮政快递企业运输成本有效降低,乡村客运车辆实载率显著提升。如今,当地群众“出家门即上车、家门口收快递”成为常态,新鲜的柑橘、蜂蜜等农特产品搭载“金通小黄车”,实现从村到县1小时直达、出省36小时必达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立体化服务新动能。
“通过与安州客运站合作代运进村快递,我们的单件配送成本直降21.4%。”安州邮政分公司渠道部经理李波算了一笔账,“以往邮政与快递企业需各自派车进村,每单成本0.7元,如今改用‘金通小黄车’配送整合运力,每单只需0.55元。”
在安州区塔水、千佛两镇,这样的“金通小黄车”有11辆,通过“客运班线+区域经营+预约响应”混合运营模式,既承担报纸杂志、农资快递的双向流通,又定时开展校车接驳、预约出行等定制服务。“金通小黄车”驾驶员身兼运输员、配送员、代办员多重角色,在保障日常通勤的同时,借助农特产品捎带、末端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实现收入叠加。
“现在跑一趟车能赚三份钱。”“金通小黄车”驾驶员张师傅边整理快递包裹边说,“早晚接送村民和学生获得客运收入,白天配送快递按件计酬,返程代运农产品收取服务费。原本常空驶的车辆现在每天满满当当。”像张师傅这样的驾驶员每月增收1000余元。拿着刚代收的5箱柑橘快递运单,张师傅笑道:“这‘金通小黄车’真成了咱们村的致富直通车。”
政邮融合织网 服务直通村户
“我们村开通‘金通小黄车’,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,取快递不用去镇上了,小孩上学少走了很多路,我们还可以随时带点豌豆尖、折耳根去卖。”皇帽村村民陈女士说。
在皇帽村综合服务站,村民不仅能实现“家门口收快递”,还可办理28项政务服务。目前,安州区已实现117个村级寄递节点全覆盖,依托公益性岗位创新设置的1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,通过“一点多用”模式有效延伸了快递物流服务触角,同步拓展出农资集采、特产代销等功能,构建起“政务+物流+民生”的服务综合体。
“小黄车来了!”伴随着喇叭声,“金通小黄车”沿着平稳的公路驶入春林村金通邮快驿站。驿站工作人员一边帮司机卸货,一边朝着不远处整理蒜薹的农户喊:“快把打包好的蒜薹装上车!让这趟车把蒜薹拉到镇上去。”自从副食店变身邮快驿站,往来村民络绎不绝。这里逐渐变成村民的日常聚集枢纽——取件的老汉顺手捎带两袋复合肥,赶集的阿婆把新摘的草莓托付代销,放学的孩童在货架间穿梭着取网购的文具。
在九合村安橙基地“陈家橙”家庭农场的直播现场,柑橘林深处的鸟鸣与直播间的热情交织成春日协奏曲。农场主肖倩手捧鲜果,对着镜头笑靥如花:“咱们的柑橘都是清晨带着露水摘下的,‘小黄车’直接拉到快递物流中心,北上广的朋友们明天就能尝到枝头的鲜甜!”话音未落,“金通小黄车”驾驶员与村民组成的“黄金搭档”便将鲜果装箱,1000公斤柑橘转瞬售罄。这种“直播+产地直发”的创新模式,让农场3月份线上销售额突破36万元。
通过“交商邮供”四网融合,安州区实现县域物流成本下降30%。2024年,安州区通过“金通小黄车”累计运送了价值460万元的农产品。这些穿梭于青山沃野的明黄色身影,正沿着“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”的双向流通坦途疾驰,用车轮丈量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图景。